重要文化财 埴轮 盛装的女子
1楼 日本考古(盛装的女子)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14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18日(星期日)
一楼的考古文物展通过考古遗物,带领观众追溯日本从石器时代到近代的历史。您能在此邂逅绳文时代的土偶、弥生时代的铜铎、古坟时代的埴轮等在教科书中出现过的作品。另外还有举办演讲会和各种活动的讲堂及导览室。二楼是专门举办特展的展室。
重要文化财 埴轮 盛装的女子(局部)
6世纪
1楼 日本考古(盛装的女子)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14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18日(星期日)
埴轮(陶制品)是日本列岛独特的古坟文化的代表造型之一。“盛装女子”是女性形象埴轮的代表作品,以像身华丽的衣着和女性全身像的表现形式而著称,这件作品在日本考古文物展室的导入部分展出。
雕刻器 公元前16000年
1楼 日本考古(通史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6日(星期二) ~ 2023年3月5日(星期日)
日本列岛大约在四万年前开始有人类定居。此后,一直到人们学会制作土器(低温无釉陶器)的一万三千年前为止,被称为旧石器时代。这一时期是猛犸象、纳玛象、大角鹿等大型哺乳类动物生息的寒冷冰河期,日本列岛还未与亚洲大陆分离。人们使用石器及骨角器等工具进行狩猎和采集,过着迁徙的生活。这里为您介绍旧石器时代日本列岛代表性石器的变迁,以及其制作方法的演变。
钵形土器 公元前2000-前1000年
1楼 日本考古(通史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6日(星期二) ~ 2023年3月5日(星期日)
距今约一万三千年前冰河期结束,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从而形成了日本列岛。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们学会了使用弓箭狩猎,发明了土器(低温无釉陶器),并开始定居生活。从此,持续了约一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拉开了帷幕。通常,新石器时代会出现农耕和畜牧的生产活动,但在日本列岛人们主要还是持续着采集、捕鱼、狩猎的生活。这个时代的土器用粘土塑造器形,不施釉彩烧制,因用绳纽在器物表面搓印纹饰而得名“绳文土器”。这个时代也因此被称为“绳文时代”。此处为您介绍绳文土器的器形与纹饰以及器种的变迁。
瓮 公元前4-前3世纪
1楼 日本考古(通史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6日(星期二) ~ 2023年3月5日(星期日)
约两千四百年前,从中国和朝鲜半岛传来水田种稻技术的同时,青铜器、铁器等金属器具也传入九州、四国乃至本州。人们开始在有灌溉设备的水田旁建村定居,迎来了以农耕为生产活动的弥生时代。这个时代的土器(低温无釉陶器)被称为“弥生土器”。弥生土器与绳文土器虽都不施釉,但改进后的烧制方法使弥生土器色泽鲜亮且轻薄坚硬。此外,伴随生产活动的变化,出现了炊煮用的瓮、储藏用的罐、盛装食物用的高杯等用途各异的器具。此处为您介绍诞生于农耕社会的弥生土器。
重要文化财 三段式神仙镜
4世纪(中国制 2-3世纪)
1楼 日本考古(通史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7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
弥生时代末期左右各地出现的大规模坟丘墓,以及古坟时代初期形成的大规模前方后圆坟,表明日本列岛的政治社会已走向成熟。土师器的形成与其地域间的交流,三角缘神兽镜的形成与其纹饰的多样性等展现了这一转折时期的发展动向。本展览主要围绕对古坟时代初期日本列岛各地的土器产生深远影响的近畿地区土器而展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从弥生土器到土师器的变化过程。
重要文化财 狩猎纹镜4-5世纪
1楼 日本考古(通史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7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
古坟时代前期,东北地区至九州地区建造了大型前方后圆坟,可见各地掌权者之间相互联系。大和王权自创了象征着政治和祭祀权威的宝器和礼器,并开始在国内制造铜镜、贝形石制品、铜制品等。大和王权将这些物品分发给各地的首领,并在丧葬仪式中作为随葬品使用。古坟时代前期后半阶段的宝器分布情况证明了大和王权势力范围的扩张。
鎏金带盔檐铜冑 5世纪
1楼 日本考古(通史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7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
古坟时代中期,以大阪平原和奈良盆地为中心,各地相继出现了大型的前方后圆形坟墓。象征着王权的器物也转变为铁制武器和武具以及各种农具,铁器的生产有了飞跃性的增长。此处主要展示日本列岛独特武具中的带金式甲胄等各种铁制品,以及通过新技术制作并成为了日本陶瓷源头的早期须惠器。
五铃镜 5-6世纪
1楼 日本考古(通史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7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
古坟时代后期由小规模古坟聚集而成的群集坟的数量增加,表明有能力营建古坟的阶层已经逐渐扩大。马具与装饰大刀等器物展现出鎏金等金属工艺的发展以及纹饰风格的日本列岛(倭风)化转变。可供家族合葬的横穴式石室也迅速普及,使得采用须惠器的丧葬仪式得到完善。此处展览从横穴式石室出土的整套造型独特的须惠器,以此探究丧葬仪式的真实形态。
海兽葡萄镜 7世纪
1楼 日本考古(通史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7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
古坟时代末期在迎来前方后圆坟的终结后,畿内地区出现了横口式石椁坟等末期古坟,受寺庙建筑影响的独特古坟得到了发展。此处主要展览大阪府冢回古坟的出土文物,借此展现古代东亚文化的浸透和死后世界观的急剧变化,并介绍畿内以外的地区所孕育的独特文化。
重要文化财 骨藏器 8世纪
1楼 日本考古(通史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 ~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佛教于6世纪中叶传入日本,对律令制度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在天皇和权势贵族中广泛流行的火葬习俗,展览通过本馆收藏的火葬墓出土文物来介绍葬制的变化。另一方面,瓦于6世纪末传入日本,最初主要用于铺设寺院的屋顶,但在营建都城“藤原京”之后,宫廷和官署建筑上也开始使用瓦。其后,圣武天皇下诏修建国分寺和国分尼寺,瓦的生产制造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展开。此处通过介绍从早期寺院乃至之后的各地国分寺出土的瓦,来展现瓦的变迁。
重要美术品 锤鍱藏王权现像
10-12世纪
1楼 日本考古(通史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 ~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从奈良时代末期到平安时代,在山林中修行的僧侣所信奉的山岳信仰,是日本古代社会所形成的独特信仰形式之一,并最终发展成为“修验道”这一民俗宗教。奈良县的大峰山与栃木县的日光男体山是山岳信仰的代表圣地,此处通过展览从这两座山的峰顶出土的文物,为您介绍山岳信仰相关物品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重要文化财 (日本語)青磁鉢 13-14世纪[14世纪]
1楼 日本考古(通史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 ~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从“现世”和“彼世(死后世界)”两个方面,概述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武家的社会和文化。镰仓时代禅宗被武家社会所接纳,饮茶成为武家社交场合的重要节目,茶器等器物成为了武家威信的象征。尤其是被称为“唐物”的中国陶瓷器备受青睐,日本国内也开始模仿烧制。这些陶瓷器也被当作骨藏器使用。板碑是武家为逝者祈祷冥福而建的供养碑,上面镌刻的铭文展现了当时的葬制和社会背景等内容。
(日本語)金箔梅鉢紋軒丸瓦 江戸時代・17世紀
1楼 日本考古(通史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 ~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江户以将军执行政务并居住的江户城为中心,除了大名及旗本、御家人等居住的武家宅邸之外,还有寺院、神社、町民居住的町屋、驿站城镇等区划。可以说是一座复合型都市。近年,通过对东京都心的发掘调查,逐渐认识了“江户”的原貌。此处展览从江户的藩邸遗迹(大名宅邸遗迹)出土的带有家徽的瓦当、江户城出土的镇坛具和相关资料,以及上野出土的市井物品等。同时,还介绍江户时代的流通货币,包括金币、银币、铜钱。
燕形铦头 公元前1000-前400年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6日(星期二) ~ 2023年3月5日(星期日)
在绳文时代,为了获取食物,人们积极地进行采集、捕鱼、狩猎,并为这些生产活动制作了各种工具。典型的石器有石镞(狩猎工具)、磨制石斧(木工工具)、打制石斧(挖土工具),还有石盘和磨石(粉食加工工具)等。此外,还出现了用兽骨或兽角制作的箭头、鱼叉头、鱼叉和鱼钩等捕鱼工具。
硬玉制大珠 公元前3000-前2000年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6日(星期二) ~ 2023年3月5日(星期日)
绳文时代人们利用兽骨、兽角、黏土、石头等材料的特点制作了各种佩戴在身上的饰品,从而展现佩戴者与他人的不同,或表示佩戴者属于同一群体,有时也为了保护佩戴者不受邪魔侵害。绳文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祈祷器具除了土偶之外,还有石棒。此外,使用石头制作的祭祀器具有石刀、石剑,以及独钴石、御物石器等。
重要文化财 遮光器土偶 公元前1000-前400年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6日(星期二) ~ 2023年3月5日(星期日)
土偶是绳文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祈祷器具。土偶诞生之初便为具有乳房的造型,人们据此推测其塑造了女性形象,而其隆起的腹部则被认为表现了女性怀有身孕的体态。因此,土偶被认为是为了祈祷平安分娩、子孙繁盛以及五谷丰登而制作的器具。
石厨刀 公元前2-前1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6日(星期二) ~ 2023年3月5日(星期日)
进入弥生时代以后,大陆系统的磨制石器、金属器随水稻种植技术从中国及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大陆系统的磨制石器包括收割稻穗的石刀、制作木制农具的各种磨制石斧、以及用作武器的磨制石镞等。而后,人们逐渐使用铁来制作这些工具。
马铎(有舌) 1-3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6日(星期二) ~ 2023年3月5日(星期日)
弥生时代出现了青铜材质的手镯以及玻璃材质的颈饰。玻璃制品的制造技术是在金属铸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人们还模仿金属武器制作磨制石剑及磨制石戈等,这些石器被用作随葬品或祭祀器具。另外,还出现了使用动物骨骼制作的卜骨及乐器。
重要文化财 铜戈铸型 公元前2-前1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6日(星期二) ~ 2023年3月5日(星期日)
进入弥生时代,青铜器及铁器从朝鲜半岛传至北部九州,并在弥生时代初期末时开始生产,不久便扩展至濑户内以及近畿地区。弥生时代初期(约公元前4-前3世纪)在北部九州发现了铜剑、铜矛、铜戈,这些青铜兵器是当初从朝鲜半岛传来的实用品,不久在日本也开始制作并逐渐国产化。后来衍变为大型扁平的祭祀器具。铜铎几乎都发现于近畿地区,其起源据推测可追溯到中国的铜铃及朝鲜半岛的小铜铎,但其最初的造型便比铜铃和小铜铎大,并且表面装饰有纹饰。二十公分左右大小作为“钟”而出现的铜铎逐渐大型化,从乐器转化为极具装饰性的器物。这些祭祀器具被认为用于祈祷丰收和村落繁荣。
鱼形石器 公元前2-前1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6日(星期二) ~ 2023年3月5日(星期日)
因气候寒冷而未能展开水稻种植的北海道,在本州、四国、九州已进入弥生时代及古坟时代之后仍持续着捕鱼、狩猎、采集为主的生活,这一时期被称为续绳文时代。续绳文时代,除双面刃及单面刃的磨制石斧之外,还有用于捕捞及肢解海洋哺乳类动物的石鱼叉及石刀等多种石器。其中,具有续绳文文化特征的石器是鱼形石器,推测是作为鱼的假饵使用。土器也继承了绳文时代的丰富装饰。
横瓶 古坟时代 6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14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11日(星期日)
古坟时代的土器包括继承了弥生土器传统的土师器,以及采用新技术烧制的须惠器。须惠器在设置于山坡斜面的密闭窑中以一千多度的高温烧制而成,因此质地坚硬且颜色青灰。中国灰陶的烧制技术传入朝鲜半岛后发展出陶质土器,四世纪末传入日本,进入五世纪以后日本各地开始烧制。此处介绍须惠器的烧制技术与文化交流的历史,并展现其造型的多样性。
重要文化财 画纹带同向式神兽镜
4世纪〔中国制/景初三年(239)铭款〕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14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11日(星期日)
纪年铭镜是弥生时代至古坟时代年代研究的出发点,而从古坟出土的中国制铜镜则为探究古坟时代的社会特质,即所谓传世论提供了依据。此处对两者进行比较,为您展现日本考古学中有关年代研究的基准资料。
国宝 硬玉勾玉
古坟时代 4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14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11日(星期日)
珠玉饰品是古坟时代饰品的代表,其材质有硬玉(翡翠)、碧玉、水晶、玛瑙、滑石、玻璃等。本次展览为您展现丰富多彩的珠玉饰品,其内容主要包括勾玉,以及管珠、小珠、枣珠等。
重要文化财 石槽
古坟时代 5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14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11日(星期日)
从四世纪左右开始,古坟中出现了采用滑石等软质石材摹造的各种器物。这些石制摹造品并不具备实用性,而是专门作为随葬品而缩小尺寸摹制的。此处展览通过石制摹造品来一窥古坟时代的道具与生活。
蕨手刀
8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14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11日(星期日)
蕨手刀是指刀柄前端呈蕨菜状的铁刀,尤其在北海道及东北地区的7至8世纪墓葬的随葬品中较为常见,是居住在当地的阿伊努人骑马时佩带的武器。在日本西部地区也存在出土蕨手刀的情况,一种说法认为是被俘的阿伊努人将其带到了该地区。
鎏金带盔檐铜冑 5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14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11日(星期日)
人们对古坟时代文化的认知,基于古坟中出土的随葬品。学界最初对古坟文化的区分只有前、后两期;正是基于本馆收藏的古坟随葬品,相当于公元五世纪的中期古坟文化的概念被提出来,且现已被普遍接受。
镶铃f字形马镳
6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14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11日(星期日)
古坟时代中期至后期(5-6世纪)流行使用铃铛,出现了多种沿着器物边缘镶嵌铃铛的青铜制品,如铃镯、铃镜、镶铃马镳等。这些器物以其金属光辉装点了佩戴者,同时,清脆的铃声传达了人物或马匹的动态,在增强仪式效果和提升首领威信的方面发挥了作用。
素面镜 4-5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14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11日(星期日)
三轮山坐落于奈良县樱井市,是日本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信仰之山。三轮山上的祭祀遗址多达二十余处,曾举行过与王权相关的祭祀仪式,其中最著名的是山神遗址。该遗址出土了用于祭祀的小型铜镜、滑石制珠子,以及造酒具的土制模型等。
重要文化财 方形金板
5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14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11日(星期日)
新泽千冢126号坟是位于奈良盆地南部新泽古坟群中的长方形墓葬,其出土文物包含了大量五世纪的舶来品并以此而闻名。本次展览主要由源自朝鲜半岛的金银饰品和火熨斗等器物构成,为您介绍五世纪文化产物的交流情况。
重要文化财 石人
6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14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11日(星期日)
熊本县江田船山古坟出土的错银铭大刀制作于五世纪,其刀身镌刻着铭文和鸟、鱼、马等图案。它作为传达当时政治、社会、世界观的文字材料,是日本古代史上的一级史料。此处以独立的展览空间和专用展柜展出这把大刀,并配置了各种说明牌,供您仔细观察和了解其铭文与纹饰。此外,五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像之一的石人也在展出之列。
国宝 金耳饰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14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11日(星期日)
熊本县江田船山古坟的出土文物中,不仅存在许多源自朝鲜半岛的物品,也包含了日本列岛独特的武器和盔甲等,可以窥见墓主人生前交流之广泛。本次展览内容包括历史早于日本列岛金属饰品的金、银、鎏金铜配饰,以及舶来镜、马具,还有武器、盔甲、国产镜、早期须惠器等。此外,还将展出与上述器物相关的铁甲胄、冠冕等,以此介绍在古坟时代中期的下半阶段中,日渐强盛的地方首领势力。
重要文化财 埴轮 端坐巫女(局部)
6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21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18日(星期日)
进入六世纪以后,人物埴轮和动物埴轮开始流行。古坟上排列着各种动作的人物埴轮,其周围还排列着表现狩猎场面的动物埴轮群等,这些埴轮的构成仿佛具有故事性。本期展览主要为您介绍表现武士、农夫、巫女等多彩形象的人物埴轮。
重要文化财 埴轮 船
古坟时代 5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6月21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18日(星期日)
埴轮(陶制品)随着古坟的创立而出现,它的制作一直延续到前方后圆坟的末期,在丧葬仪式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此处展示五世纪埴轮群中作为中心存在的屋舍形埴轮,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埴轮、圆筒埴轮、木制埴轮。
和同开珎 8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 ~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一般认为在日本最早正式用于流通的货币,是于708年(和铜元年)制作的“和同开珎”。从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曾经铸造发行过12种货币(皇朝十二钱)。此处为您介绍律令国家的货币制度。
重要文化财 美努冈万墓志 730年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 ~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墓志是指放置在墓葬中,刻有死者姓名、去世年月日、去世时的年龄、生前地位及官职、生平事迹等信息的石刻。在日本,从七世纪下半叶到八世纪上半叶,墓志与火葬习俗以政治中心的贵族阶层为主导而逐渐普及。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 ~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大安寺建于平城京内,为南都(奈良旧称)七大寺院之一。 作为一个与古代国家关系密切的大规模寺院,它曾几度迁址和更 名。最初,由舒明天皇发愿营建了百济大寺,其后更名为高市大 寺、大官大寺,并最终改建为平城京的大安寺。大安寺使用的瓦 片包括了与其前身大官大寺的瓦片具有相同纹饰的瓦片、营建平 城京时烧制的与其他设施通用的瓦片、寺内瓦窑所烧制的具有大 安寺特征的瓦片,这些瓦片反映了大安寺的建造历程。
重要文化财 御笠团印 8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 ~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飞鸟时代(593-710)纸与墨传入日本,随着日本拉开律令国家的帷幕,文字的使用变得较为普遍。文字被记录在纸张或木简上,与此同时,国印、军团印、仓印(管理官署仓库的印)、寺印、私印等各种铜印在各地制造及实际使用。
(日本語)銀提子 平安時代・12世紀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 ~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平安时代人们在末法思想的影响下开始建造经冢。经冢大致分为古代、中世、近世三个时期。特别是反映了浓重的末法思想的古代经冢,其中除了保存佛教经典的经筒、经筒的外容器之外,还放入了当时的工艺品,仿佛时间胶囊一般被埋入地下。此处展览的前半部分为各时期典型经冢的出土资料,后半部分则围绕古代经冢出土的经筒外容器展开。
重要文化财 (日本語)光背 平安時代・承安4年(1174)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 ~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经冢按照建造时期大致分为古代、中世、近世三个阶段,所纳藏的物品因建造时期和地域而异。小町冢经冢位于伊势市丰受大神宫(外宫)附近,据记载江户时代1603-1868年)此地曾有冢状封土。迄今为止,出土了承安四年(1174年)铭款的瓦经,以及瓦制五轮塔地轮、陶制背光、陶制台座、铜镜等,证明该地曾是建造于平安时代(794-1192年)的大规模经冢。
重要文化财 瓦经 1174年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 ~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人们为了长久保存佛教经典而将其收入经筒埋入地下,并称之为经冢。经冢所纳藏的经典也使用纸张之外的材料。刻在黏土板上烧制而成的瓦经,或镌刻于铜板、滑石等材料上的铜板经、滑石经等为其中的代表。与纸张相比,这些材料被掩埋地下后仍能长久保存。另外,纸本经通常只在纸张一面书写经文,而其余形式可在材料的正、反、侧面刻写经文。
一分金 17-18世纪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 ~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1957年2月,在东京都大岛 (伊豆大岛) 的大岛町冈田胜崎近海约250米处采集贝类的渔民偶然在水深20米左右的海底拾得小判。之后,附近海底的沙层中出土了大量金币,包括庆长小判20枚、元禄小判83枚、庆长一分金62枚、元禄一分金1枚。这些金币在海底呈分散状态,并且除了金币之外没有发现任何其他物品,金币沉没于此的原因尚不明确。
1楼 日本考古(专题展览)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 ~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上野公园一带保留了诸多人类活动所遗留的痕迹,如绳文时 代的贝冢、弥生时代的遗址、摺钵山古坟等。尤其在江户时代( 1603-1868年),德川将军将宽永寺奉为家族的菩提寺而实施了 整修之后,寺庙建筑和僧房鳞次栉比,门前町围绕着这些建筑物 繁荣兴盛。此处为您介绍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馆区内和上野公园周 边所出土的有关江户时代的文物。
羽衣 1988年
1楼 企划展室
2022年11月15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25日(星期日)
“高圆宫收藏品”是已故高圆宫宪仁亲王(1954年-2002年)所收藏的、以现代根付为主的作品群。2022年,为纪念年亲王殿下逝世二十周年所举办的本展,将 “高圆宫收藏品”中的500件根付作品尽数公开。丰富的表现力和机巧的设计是现代根付作品所独有的特点,敬请各位来宾欣赏玩味!
国宝 埴轮 挂甲武人
群马县太田市饭塚町出土 古坟时代 6世纪
2楼 特展 特展会场
2022年10月18日(星期二) ~ 2022年12月18日(星期日)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博物馆,本展将以多元的方式为您介绍其150年以来的历史,不仅展出代表日本艺术顶峰的精品杰作,还将介绍反映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博物馆活动以及为文化财的保护和活用所付出的努力。充满魅力和新意的展览构成与展示空间的创造,对于从未参访过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新访客而言无疑是新发现,而对于熟悉本馆的老朋友而言则是一次重新认识本馆的好机会。